考情介绍
本节知识点通常考查题型为单项选择题、多选题。在备考时该知识点难度较为困难,需要考生在备考时对知识的透彻理解,并熟悉记忆。
备考时需要重点注意掌握:跨膜物质的转运功能、静息电位、动作电位的概念 和 形成的机制以及局部电位的特点。
一、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
单纯扩散、易化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,主动转运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扩散。
单纯扩散、易化扩散转运时不消耗能量,主动转运在转运时直接消耗能量。
(1)单纯扩散
单纯扩散又称自由扩散,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,不需要消耗能量。
单纯扩散例子:O2、CO2、N2 、类固醇激素、乙醇、尿素、甘油、水等。
(2)易化扩散
易化扩散的转运方式由通道介导和载体介导。
由通道介导易化扩散,转运物质带电离子,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运,需通道蛋白转运介质,转运特点是不消耗能量、不需要载体、转运速度快、门控特性、离子选择性。转运例子:动作电位中的离子 (如 Na 、 Ka 、Ca)跨膜转运。
由载体介导易化扩散,转运物质是水溶性小分子物质,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运,需载体蛋白转运介质,转运特点是不消耗能量、不需要载体、高度选择性、饱和现象、竞争抑制。转运例子:葡萄糖、氨基酸等的跨(红细胞)膜转运(小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处除外)。
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易发生饱和现象,是由于细胞膜中载体的数量和转运速率有限所导致。
(3)主动转运
主动转运分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。
原发性主动转运,转运物质是带电离子,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转运,需离子泵转运介质,转运特点是直接消耗能量、需要载体。转运例子:钠钾泵、钙泵、质子泵。
继发性主动转运,转运物质是离子和小分子物质,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转运,需离子泵和载体转运介质,转运特点是间接消耗钠泵分解ATP的能量。转运例子:葡萄糖、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的吸收 和 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。
【拓展】ATP产生的部位是线粒体。
二、细胞的电活动
(1)静息电位
复极化、复极相均表示静息电位。
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静息电位,静息电位又称极化,钾(K+)离子外流。
每分解一分子ATP,钠泵可使3个 Na+ 移出胞外,同时2个 K+ 移入胞内。
(2)动作电位
去极、去极化、去极相均表示动作电位。
细胞膜两侧处于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动作电位,动作电位又称去极,钠(Na+)离子内流。
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,称为阈强度或阈值。
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。
【拓展】氯离子( Cl + )内流,是抑制突触后电位,抑郁症患者 ,抑郁状态。 钙离子 ( Ca +)内流,是肌肉收缩。
(3)局部电位
局部电位特点: 1、 不具有“全或无”特点 2、衰减性传导 3、没有不应期 。(经常多选题形式考查,熟悉记忆即可。)(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、徐州市、宿迁市招聘考试,多选题形式考查过。)
二、肌细胞的收缩
肌组织分为三类,即骨骼肌、心肌、和平滑肌,骨骼肌和心肌统称为横纹肌。
(1)骨骼肌神经-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
突触前膜的离子是钙离子,突触间质是乙酰胆碱Ach(化学信号),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,使肌肉收缩。(突触前膜 – 电信号-钙离子);(突触间质 – 化学信号 – 乙酰胆碱Ach);(突触后膜 – 电信号-钠离子)
Ach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,被接头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迅速分解失活。
(2)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
横纹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和高度发达的肌管系统。
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(肌凝蛋白)构成,含有参与肌丝滑行的重要结构——横桥。
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(肌纤蛋白)、原肌球蛋白(原肌凝蛋白)、肌钙蛋白构成。
原肌球蛋白在肌肉处于舒张状态,能掩盖肌动蛋白上的横桥结合位点,阻止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