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情介绍
本节知识点考查形式为单选题、多选题、判断题。在备考时难度较为简单,需考生熟悉理解熟悉记忆。
诊断学的学习思路是“症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”,通过症状推断患者得了什么疾病,反之得了什么疾病,有什么症状和临床表现。
一、发热
(1)体温
发热的分度(口腔温度):低热 37.3 ~ 38 ; 中等热度 38.1 ~ 39 ; 高热 39.1 ~ 40 ;超高热 40 以上
(2)病因
(3)发生机制
至热源包括: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。
1.外源性致热源
最常见的外源性致热因子是细菌,细菌属于微生物类。
外源性 | |
外源性 | 炎性渗出物以及无菌坏死组织。 |
外源性 | 输血或者溶血反应,导致的发热是抗原抗体复合物。 |
外源性 | 某些类固醇物质,特点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。 |
临床表现
发热的程度分为4度,测量口腔温度为标准:(1)低热 37.3 ~ 38 ; (2)中等热度 38.1 ~ 39 ; (3)高热 39.1 ~ 40 ;(4)超高热 40 以上。
时期 | 临床表现 | 特点 |
体温上升期 | 疲惫无力、皮肤苍白、肌肉酸痛、畏寒或寒战 | 产热大于散热 |
高热期 | 皮肤发红并有灼烧感;呼吸加快变深;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|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|
体温下降期 | 出汗多,皮肤潮湿 | 散热大于产热 |
热型 | 发热特点 | 常见疾病 |
稽留热 | 体温恒定在39 ~ 40度以上,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度。 | 大叶性肺炎、斑疹、伤寒 |
弛张热(败血症热型) | 体温常在39度以上,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2度。 | 败血症、重症肺结核、化脓性炎症、风湿热 |
间歇热 | ||
波状热 | ||
回归热 | ||
不规则热 |
【TIPS】不规则热是由于人为干预造成的,只要使用了抗生素就是不规则热。不规则热是人为干预使用抗生素的结果(课本原话)。
二、水肿
本文来自 Xkmchenmu Blog 原创,未经授权许可严禁转载!对于侵权行为我们将采取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!